Category: 導演日記 Director’s Notes
-
剝皮辣椒論愛情本質
剝皮辣椒Chilli Pepper,是30歲前夕我對愛情及生活的結語,有時候都會笑自己「我就是那個靠認真談戀愛得到一百萬獎金的女子啊⋯⋯」真是不正經,現在再回頭看一次,只覺得能請演員重現、客觀地重現吵過的架真的好娛樂⋯⋯ 一段讓我練習學會說出自己想要什麼的關係學會了爭吵不一定總是壞事,但人生的追求不同,或是無法看見彼此,再怎麼努力都是一樣的⋯⋯人生階段的不同也是。 【剝皮辣椒】劇本算是很誠實呈現我和前創業夥伴兼前任當年同居時的狀況,唯一缺少了的就是加入語言的隔閡,雖然說邏輯不同、在意的事情不同、A講A、B覺得C廣義上都是一種溝通上的隔閡,但語言的隔閡,除了在語言理解上的直覺,總會慢了一兩拍之外,對彼此文化不夠深刻,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畢竟過去幾年三任男友都是外籍人士⋯⋯我並沒有覺得不可能,但光是在語言上的單向,就註定了一段感情,在理解上的某種單向了。 那種接近直覺的深刻就像是,你在麵攤吃麵,看著麵攤阿姨煮麵的背影,她和客人講一兩句話,你就可以想像出她的一生,或是,不管她今天說她的人生如何如何,你都不會感到意外,那種從心滲透出來的「懂」,從小到大看過、感受過、體驗過的人事物累積的總和的那種「懂」。 從【剝皮辣椒】後,陸續拍了【靠窗座位】和【親吻了再摸索】,討論「失戀」、「初戀/暗戀」、「迷戀」的狀態;現在隔了一段時間客觀地看,也許在這幾次較貼近自我的創作中,透過觀點來透析自己以前不懂的情緒,或是某種以前在關係中都講不出來的一種委屈,一種想說出來但無法透過語言文字敘述的狀態;透過電影語言和故事敘述的形式,來訴說自己的心境和情緒,其實就像是玩音樂、跳舞、畫畫,任何能表述自己情感的「興趣」,畢竟情緒是很感官的,除了語言,還有身體的狀態、表情、和興趣中的去發展自我表述。然後透過表述,而對創傷或糾結產生了療癒作用。 相信純粹的愛情的人,在這些框架中被擠壓進而找到生存下來的方法 以前和一個愛爾蘭的老攝影師朋友聊天,他47歲,說他的小孩下個月要出生了,媽媽42歲,兩人是朋友的朋友很多年,不熟,在一次喝醉酒的意外懷上,她很想要孩子,而且他們對彼此完全沒有愛情的感覺,覺得可以一起co-parenting,畢竟年紀都很大了;我問他,他是否在選擇伴侶上很挑惕,或是放棄愛情了,才會長年單身,他說他依然相信愛情,但也因經驗知道理想愛情的難,也許太多人把人生要的許多事的壓力都給了愛情,結婚、同居、買房、開公司、生小孩、家族責任,又或是小到只是剝皮辣椒⋯⋯ 他的原文:「I don’t see the point you know, you fall in love with someone based on what you want in your life, then after a couple months when you got what you want, then you realised you don’t love this person enough to keep going.」「我不懂意義在哪,如果你愛上一個人,是源於或包含你自己在人生中想要的其他事物,過了幾年,那些你想要的事物都得到後,你才發現你不夠愛這個人到可以繼續走下去。」不管是美好的容貌、健康的身體或是物質生活。 (後記:但後來驗了DNA他發現自己不是小孩的爸爸,哈哈。) 伴侶買麵給你吃,你愛她,是因為她會買麵給你吃,還是,她是一個會買麵給伴侶吃的人?還是她就是一個喜歡買麵的人? 從慢慢開始看懂自己和伴侶、親情、和工作的關係、也住在歐洲不同城市時,看到了自己和台灣的關係,到最近的,自己和八島的關係,漸漸地,看自己和任何事物的關係都變得很容易,而像我常講的「朋友論」,打火機是菸的朋友,猴子跟猩猩也是朋友,繪畫是我的朋友,繪畫跟音樂彼此也是朋友,相似的、和諧的、又或是互補的、在任何層次上有共同點的,我覺得廣義上都是朋友;有時候覺得自己對於「平等」的某種概念,在愛情裡常被伴侶看作,是不是他們對我來說不夠特別,有時候太過客觀,甚至讓人覺得「無情」,我才覺得,「No!你們無法看破角色,我跟你們談愛情你們會懂嗎?」…